调查研究|解码“不一样”的仅一 ——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调查研究|解码“不一样”的仅一 ——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发展的实践和启示发布日期: 2024-02-07 来源:火狐体育真人入口
原标题:调查研究|解码“不一样”的仅一 ——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习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如何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有效破解传统公司发展的痛点、难点,打造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研究、全力推进,也需要广泛激发有思路、有实力、有格局的骨干企业敢为善为、主动作为。
为了探寻骨干企业带动链群、赋能发展的好的经验做法,近期,镇江市委研究室组织课题组赴位于丹阳市的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仅一公司”)开展调研、解剖麻雀。之所以选择这家占地111亩,正式员工300人左右,年销售超6亿元,亩均税收超65万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是因为它的“不一样”。形象不一样:与我们刻板印象中厂房齐整、机器轰鸣的“工业风”厂区不同,仅一公司“一号园”园区的主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多功能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业厂区,这个园区更现代、更智慧、更环保。管理不一样:6万平方米的厂区只有6个清洁工、能出1500多人餐食的食堂只用8位厨师、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大门、办公区门口显眼的自助式擦鞋机……管理一个整洁有序的厂区靠什么?仅一公司给我们的答案是,靠公司上下“自助互助、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文化不一样:作为一个生产包装设备的制造企业,面对产业上下游不追求“赢者通吃”,争取客户反复强调“廉洁营销”,对待员工积极鼓励其“自主创业”,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仅一展现出一种不一样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该企业未来的发展历程、转型思路的深入调研了解,我们深深感到,仅一公司“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不仅在直观感受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在深层次上也有其发展逻辑的自洽性和现实操作的可行性,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生态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仅一公司从一个传统小企业逐步成长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发展历史的每个关键节点,都烙刻了深深的“求变”印记。
初创阶段(1992~1998年):首先变的是行业赛道。公司创始人吴立平靠手工玻璃制品起家,后转行做机械设备制造,通过购买图纸、零件进行组装生产,由于缺乏技术知识支撑,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来,他敏锐觉察到国内洗衣粉的包装重度依赖人工,效率很低,研制自动包装设备或许是条新路子。通过与原轻工部包装研究所合作,历时2年研发出整机设备并于1996年向上海白猫公司交付了15套全自动包装线。此套设备为国内洗衣粉厂家解决了动态称重的难题,结束了国内洗衣粉手工包装的落后历史,其速度和精度之高,在此后多年未被世界同行超越。洗衣粉自动包装线的成功,让仅一公司认识到把握市场需求、选准行业赛道、深耕细分领域、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一家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这一转变也成为仅一公司求新、求变的开端。
突破阶段(1998~2012年):关键变的是研发环节。在解决称量问题之后,仅一公司开始研究充填技术,成立充填计量研究项目组,研究食品、乳品、调味品、日化用品和化工等自动化计量、充填的系统解决方案。2000年,仅一公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式包装机,解决了国内乳品、调味品行业的软袋包装问题。自此,仅一公司通过不断的核心技术突破,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宝洁等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设备供应商,结束宝洁公司不使用我国国产设备的历史。2002年,仅一第一套全伺服系统的立式包装机及奶粉高精度多工位充填生产线诞生,改变了中国奶粉高端市场被国外设备占据的格局。2008年,仅一交付了STICK条状包装生产线,使自动化包装技术拓展到更多领域。2012年,仅一开始提供全自动化包装技术解决方案及核心包装设备,为药品、乳品、保健品等行业优质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成势阶段(2012年以来):全面变的是运营模式。仅一公司深谙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实质正在悄然改变:客户不再只是要求对产品和工艺实现创新,而是要对复杂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创新的综合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考量,仅一公司进一步加快了求新求变的步伐,于2012年提出了未来平台型拓展的生态型组织构想——“一号园计划”:在一个集聚的产业园区(一号园)中,创立一批关联的云企业,提供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核心设备设计及制造、现场安装调试及项目管理的全套服务,为客户打造“理想工厂”。2017年,仅一公司全称正式升级为“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智造”二字也生动诠释了创新的新时代奥义。
“仅一公司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管理层,带动整个企业在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上把握机遇、创新进取。”丹阳开发区管委会曾派专题调研组在仅一公司驻点调研一周,调研人员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上上下下对“创新生态型组织”的认同,概括起来有“四新”。
理念更新:对新发展理念的领悟和运用,点亮了企业发展的正确“引航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仅一公司都能找到实践依托。比如,公司把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化和物流系统智能化一体考虑,着力打造智能化标杆工厂;企业在专注研发的同时,在制造环节培养了200多家产业链协作供应商,其中包括60多家本地家庭式小作坊,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一号园”的建设运营中,大量引入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环保材料等低碳绿色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实现整个园区零污染、零消耗、零排放,一号园获得WELL铂金级认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客户,主导搭建对外协作平台,客户输入零部件参数即可发起定制采购,以此共建健康、高效、开放、共享的供应生态。
技术革新:对先进技术的不断追求,锻造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制造业企业,仅一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却高达80%。为使企业研发行为进一步贴近客户需求,公司每个研发室均开辟专门区域放置在研设备,方便研发人员完成设计后,第一时间装配、调试,更快匹配客户需求。为充实研发实力,仅一公司积极与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开拓了新的细分领域市场。公司还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其中与江南大学关于“成型器应用研究与开发”的合作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仅一公司主导或参与11项国标、行标等标准制定,专利总量达到328件。
管理创新:对“善道经营”的尊重与倡导,积蓄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仅一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善道经营之法。体现在为每一个员工创造更健康、更自豪、更有尊严的工作环境:一号园里,办公环境先进舒适,生活配套一应俱全。体现在营造“善意”的互动氛围:基于“没有人不希望公司好,所以每个人都是善意的”的价值观念和“不给别人添麻烦”“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管理理念,公司没有上下班考勤、只奖不罚、员工差旅报销也不设限额,员工只需要以最高效便捷的方式服务客户项目、取得客户认可。更体现在充分激发并支持员工的个人价值创造:坚持“只培养机器无法取代的人”,致力于引导并支持员工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鼓励员工在学习中储备知识、提升自我,始终有旺盛的求知欲。
文化出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关键词”,培植了企业发展的丰厚“好土壤”。“创新三原则”“设计六要素”“评估人才的九个纬度”“人人自我管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工人,在与仅一集团员工交流时总能时不时听到“关键词”。据了解,仅一公司在发展中形成了百余个“关键词”,涵盖了企业初心使命、经营理念、制度设计,员工品行准则、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这些“关键词”在企业发展中归纳形成,得到了公司员工的高度认同,最终融入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通过在理念、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仅一公司逐步形成了以“131模式”为特征的创新生态型组织。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必须拥有并持续加强的一个核心能力: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和整套现代工业工程设计服务的能力。“3”指的是“一号园”为主、“一家园”“一方园”为辅的3种发展模式。“一号园”模式,即围绕仅一公司核心业务,将“一号园”打造成为多个初创型企业独立发展、协同配合的经营主体孵化型园区;“一家园”模式,即立足公司对包装生产线的强大设计研发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不购买生产线,直接在仅一的智能化标杆工厂内生产”的一站式终端服务;“一方园”模式,即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为有目标、有想法、有能力的创业团队或企业提供平台。最后一个“1”指的是一个优先:一号园的赋能优先参与本地(1小时左右供应链圈)的项目。
仅一公司在县域中成立,在县域中成长,对县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痛点感同身受。企业构建的“131模式”创新生态型组织,实质上就是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实践,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对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招引难、客户拓展难、创业成长难、产业集聚难等现实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解答”。公司负责人吴乃奇在调研中也讲到:“丹阳作为一个县级市,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源自然比不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怎样利用好现有资源以及吸引更多资源、怎样留住人才、怎样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怎样在做好公司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努力想要解决的问题。”
以“人人都是创业者”的思维赋能员工,破解中小企业“留才难”的痛点。在一号园的员工食堂里,张贴着全园唯一一处上墙的标语,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话:仅一存在的价值:成为仅一人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仅一发展的意义:让仅一人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更稳健可靠、更快捷有效、更有尊严。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留才难”问题,仅一公司构建了由公司创始人和高管组成的“伯乐会”,积极鼓励有想法、有创意的员工和团队从企业母体中“裂变”,在产业链中选择自己擅长的产品线进行自主创业。公司甚至规定,员工可以将80%的工时用于主营业务,而将20%的工时用于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拓展,并可以在内部自由寻找伙伴组队,因研发需要购置的原料耗材和技术服务等成本可以实报实销,这些都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极好的成长环境。由仅一公司员工钟文杰创办的“一杰物流”就是仅一公司内部赋能的典型案例。2014年,钟文杰带队开发并建成了一号园内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极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和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号园”模式的赋能下,钟文杰于2020年成立江苏一杰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除了为“一号园”服务之外,已经为伊利、步长制药、佐丹力等知名企业提供了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赋能客户,破解传统企业“短视化”的痛点。在产品营销阶段,仅一公司会站在客户角度对采购的必要性进行针对性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客户确实对仅一的产品有需求,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会共同商讨销售计划,为客户提供从设备到终端消费者体验的一揽子包装解决方案。在仅一公司营销人员绩效评估体系中,销售额占比极小,其业绩主要与公司的长期收益挂钩,从而倒逼营销人员跳出“赚快钱”的传统思维,牢牢抓住客户真实所需,推动产品做精做细。仅一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客户利益保障部”,100余人的客户专员队伍绝大多数由研发人员兼任,扮演着客户在仅一公司的代言人、营销战略的参谋员、售后服务计划的审核员、服务质量的检验员、服务过程的监督员、客户档案的收发员等角色,客户有任何问题,都由该专员牵头处理,最新产品信息也能及时反馈给客户,极大拉近了公司与客户的距离,为公司赢得了极高的客户忠诚度。目前,仅一公司的客户中有60%是“回头客”,20%的新客户由老客户主动推荐介绍。
以“本土企业知本土”的优势赋能创业团队,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的痛点。针对县域经济中战略投资者较少的现状,仅一公司发挥本土企业对丹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相关资源较为熟悉的优势,成立江苏一号园投资有限公司,专注对本地初创企业的创业投资。目前,该公司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已投资初创企业近20家。丹阳恩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在仅一公司投资下,于2016年成立的一家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企业,目前已先后为科大智能、金盘变压器等上市企业提供软件开发服务。
以“综合生态圈”的模式赋能产业,破解县域经济中产业链“韧性差”的痛点。仅一公司通过提供初始资金和订单,以及从租房、工商税务注册、设备添置改进、原材料和成品件配送到人员培训的“全链条式”支持,在“1小时左右供应链圈”中培养了200多家外协供应商。在该模式下,仅一公司不直接对外销售一号园研发、创造出的核心产品,而是基于这些核心产品,通过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代工、贴牌)等形式,为客户提供品质最好、品种最多、交期最快、成本最低、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做强企业供应链、销售链的同时,增强了产业的区域“黏性”,保障了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应当看到,仅一公司的“创新生态型组织”还处在探索期,仅一“创新生态型组织”的发起、建设、推进等各个环节,均有着企业自身难以简单复制的鲜明个性特点。让更多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敢为、善为,加快成长为产业链群发展过程中“探路”“引领”“守护”的“头马”,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探索实践,也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推动。
从企业维度看:有实力、有潜力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快速成长为链主企业、行业“头马”?关键在于既自立自强、苦练内功、打造杀手锏,又站位高远、胸怀大局、带着大家干。创新能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的源头活水。仅一公司强大且自主的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是其能够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关键。企业应当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数实融合、技术攻关等方面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做强自身的同时,还要提高站位和格局,在“智改、数转、网联”上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看样学样”的模板,从而整合上下游、带动产业链,“蝶变”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行业翘楚”“龙头老大”。建议:①对进入快速增长期、融资能力强、估值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指导,特别是要坚持面上普惠政策与产业细化政策“双管齐下”,加强对具体产业的研究分析,增强相关政策的针对性、专业性、操作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方面加强支持帮助,推动其向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发展。②推动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发挥骨干企业“举旗”作用,整合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组建一批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应用创新为主的创新联合体。③针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孵化器数量少、机制旧、孵化能力有限等问题,支持有意愿、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甚至主导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平台、中试环节等关键制约,探索和推广“创投+孵化”、企业研发部门“内生型”孵化(不影响母公司现有产能,孵化成果反向赋能母公司转型升级)、产业链沿链孵化等多种符合产业特点和市场规律的孵化模式。
从企业家维度看:如何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打造“百年企业”、筑牢“百年基业”?关键在于弘扬企业家精神,不忘初心、聚焦实业、专注主业,做好“青蓝接力”。调研中,大家都对仅一公司创始人身上展现出的优秀企业家品质赞叹不已,包括前瞻性思维、国际化眼光、坚守实业的精神、持续学习的能力、极其专注的品格、立己达人的情怀,等等。这也充分验证了,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建议:①充分激发新时代企业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省、市、县可结合实际设立“企业家日”,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表彰,大力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推动企业家群体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自我提升,造福社会大众。②更加注重薪火相传,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推广“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师承计划”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帮助年轻的“创二代”“企二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意识。
从党委政府维度看:如何推动更多“仅一”涌现出来、发展起来,为地方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关键在于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公司发展与地方发展是双向奔赴、相互滋养的,仅一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一点公司管理层在交流中也多次提到。这也启示我们,党委政府既要在企业需要服务时当好 “店小二”,也要在企业创新转型中当好“助攻手”,还要善于借企业之力、与企业共赢。建议:①精准回应企业个性化诉求。座谈中,仅一公司反映的困难主要是引才留才难,这在县域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对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就医、子女入学、公共服务等问题,政府部门既要关注政策的制定出台,也要关注政策的精准落实,确保真正“把优惠放到企业和人才的口袋里”。②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比如,建立企业家座谈会、早餐会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在以“头马”型企业为主导开展招商引资、载体建设等工作时,应在项目评审考核、入园企业选择等方面赋予企业较大的自主权,便于企业以自身经营模式和价值体系来选择适合产业链发展的配套型项目。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地方依法依规专注做好公平优质服务和包容审慎监管,尤其对企业反映较多的安全、环保检查,要改进方式、增加温度,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为公司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生态,让各类企业“各得其所”、安心成长。④善于借力企业资源。企业在成长中积累的供应链伙伴、合作客户是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不可多得的潜在优质资源,应充分利用本地企业优势,加强政企招引联动,发挥以商引商的重要作用,“链群式”招引项目、“上下游”集聚企业,实现企业做强做大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共赢。
•改革动态|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让“年轻泰”更富“年轻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